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5章 生死

關燈
第15章生死

秋日的天氣陰晴不定,前一刻還是溫和的陽光暖洋洋地照耀著大地,下一刻天空中就布滿了烏雲,一陣陣冷颼颼的風呼呼地吹來。

變化來得如此迅速,就跟無常的世事和人們的情緒一樣,難以捉摸。

陰沈沈的天空中,突然淅淅瀝瀝地下起了雨。

狄仁傑從牢房出來,跟眾人見面的時候,勉強笑了笑,擺了擺手,說自己沒事,就那樣。眾人看著他若無其事地說完這句話,一眨眼,整個人就昏了過去。眾人大吃一驚,連忙扶起狄仁傑來,要把他護送回府。大家用轎子把昏迷的狄仁傑擡了回去。

雖然一大堆人又是扶著他,還在他下轎以後連忙撐起了傘,給他遮雨,然而冷風一吹,他這個身心俱疲的老人還是不免著了涼,一回去就病倒了,整個人上吐下瀉,渾身顫抖,到處劇痛,把眾人都給嚇壞了。

狄仁傑叫狄明、淩斷屙他們把眾人送走了,向眾人道謝,說自己沒事,就是有點累了。眾人於是都叫他好好歇著,改日再來拜訪。

狄仁傑卻是病得相當重,整個人躺在床上就起不來了,渾身上下有千斤重,腦袋昏昏沈沈,四肢無力,身上痛到都睡不著覺。

窗外下著深秋的黃昏雨,滴滴答答敲打著窗欞,冷風吹得院子裏的落葉颯颯作響。

天色灰暗,仿佛他此刻的心情。

狄明跟淩斷屙二人坐在床沿,守著狄仁傑,見他在廂房裏昏黃的油燈下,臉色蠟黃,形容憔悴,整個人瘦骨嶙峋,呼吸微弱。

他們兩個人都默默流著眼淚,望著這個飽經滄桑的老人,甚至不知道如何安慰,或者說,這時候安慰也是沒有用的,幹脆就沈默好了,彼此一言不發,跟著窗外的雨聲,一起無言地訴說著內心的惆悵。

狄明餵狄仁傑喝了一碗剛剛熬好的姜湯,然後二人又扶著他慢慢躺了下去。他們二人也知道,短短半天時間,狄仁傑受到的打擊太大了,一個暮年的老人,已經承受不了命運加給他的重擔了,精神的壓力催促著身體的極速衰老,兩面夾擊,讓一個精神和身體本就脆弱的人,瞬間被擊垮了。

狄仁傑感到疼痛一點一點地侵蝕著自己脆弱的肉身,無限的憂愁占領著自己全部的思緒,他已經疲於應付這許許多多沒完沒了的災難和痛苦了,他已經不再是像從前那樣,把所有的難受獨自一人默默地忍受,而是忍不住表現了出來。

所以,他哭了。

他在疾病的纏繞和身體的劇痛中,徹底絕望了。

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每況愈下的健康,預示著前景的無限黑暗,那是世人都無可避免的結局——死亡。

狄仁傑在痛苦的哀嚎中,反反覆覆地念著一句話,那是出自老子《道德經》裏的一句名言:“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他痛苦地朗誦著這同一句話,因為他的痛苦從這個身體不斷地散發出來,遍及自己整個人,讓他意識到了,人的生命之所以充滿了悲劇,因為人並非只擁有精神而已,他還有一個身體,而這個軟弱的軀殼伴隨著人的一生,讓他在身體的疾病和有限當中,變得無限軟弱,讓直觀的疼痛變得萬分真實又無奈,因為人擺脫不了身體,除非進入死亡。

什麽是死亡?狄仁傑一面感受著此刻極端的痛苦,一面在腦海裏淩亂地思想。自己從小讀的都是孔孟聖賢之道,曾經完全堅信那就是真理,是這個世界所有一切事物的終極答案。儒家思想也討論一個叫做“道”的真理,但是這個“不可須臾離也”的“道”,卻是與人類社會、人倫關系等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可分割的道德行動和倫理體系,而並非一個獨立存在於入世人倫道德以外的形而上本體,就如道家所謂自然存在於天地萬物之先的大道。

孔子的弟子也曾問他,什麽是死亡?孔子卻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故而儒家思想所專註的乃是於形而下可探究的範疇當中之現世事物,甚至可以將現世具體化為入世事物,因而儒學也不以入世以外的任何事物為目的,雖有天道做為其內在根基,然亦是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最終意義。

佛家又用因緣輪回解釋世間萬物以及生死,道是生命和死亡的循環永不止息,一直持續到跳出輪回、進入涅槃,方才從中解脫。

可如果說生命的本身就是一切,那麽死亡是否就代表著一切的終結?莊子《南華經》中亦是將死亡當做人類的歸宿來看待,甚至不把死亡當成是生命的終結,而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所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這是將人們看做對立的生死,當成是一體的來看待。人們常說“出生入死”,因為從生命開始存在的那一刻起,人就已經不可避免地處在走向死亡的過程當中了。

狄仁傑很早就想過一個問題,如果說生命的存在只是一個人的身體本身,那煌煌史冊中的那些姓名,還有回蕩天地、萬古長存的那種精神,為何會在一個人的身體滅亡之後,依舊存在,甚至有時候,比一個人的肉身生命還沒有滅亡之時,還要更加宏大?那是一種什麽樣的光芒,竟然永恒地照耀著,以至於天地都容不下了……

他狄仁傑當然沒有忘記,自己那個時而熾熱、時而冷卻,卻永不熄滅的理想的火焰,那種希望的光芒,始終照耀著生命。

那是一種戰勝恐懼、痛苦和死亡的信念,那是一切的答案。

當他滿頭是汗,從一片虛空的黑暗中醒來的時候,窗外的雨還沒有停,雨聲依然縈繞在耳際,昏黃的燈火散發出微弱的光線和溫暖。

他依舊躺在床上,狄明、淩斷屙二人也仍舊守著自己。狄仁傑身上仍是酸軟無力,依然感受著疼痛和疲憊,然而面前的兩個人,就已經給了自己一個答案,一個讓自己此時此刻,能夠露出一個微笑的答案。

那就是愛。

人與人之間,只要能夠彼此相愛,今生就已經擁有了一個回答。

……

“幾天前,已經收到了他們的飛鴿傳書。”

“怎麽說?”

“說那個人一路跑到了太行山上,然後我們的人就跟丟了。當天晚上,他們就在山道上遇到了襲擊。”

“誰幹的?”

“暫時還不清楚。不過估計就是狄仁傑他們。”

“誰先出手的?”

“自然是我們的人。”

“那群人有幾個?”

“他們說太暗了,不清楚。應該就是三個人。其中有一個武功很高,差不多把兄弟們都給殺了。”

“就是狄仁傑他們三個了。他肯定跟那個人見著了,否則怎麽會來到了魏州?”

“那他有沒有可能,已經從那個人口中得知了我們的計劃?”

“縱然還不知,狄仁傑是個神探,只怕不久就會查出來。到那時,我們籌劃了一年多的大事,就會功虧一簣。”

“只等一入冬,我們就要立刻行動了,可不能在這節骨眼上給姓狄的壞了好事。”

“那我們要怎麽辦?”

“今天,他們三人既然來了,那就讓他們跟那個刺史一塊兒見鬼去吧!”

“殺人滅口。”

“通知弟兄們,立刻行動!多帶些人手,姓狄的旁邊那小子,可不好對付。要做就做得幹脆利索,速戰速決!”

“正好,雨水越下越大了,是個殺人的好天氣……”

……

大雨傾盆,狂風呼嘯。

刺史府廂房裏,狄仁傑坐了起來,歪在靠背上,狄明餵他吃了一碗白米稀粥,狄仁傑脾胃不好,米粥正是養胃的,他吃了以後感到身體舒服些了。

窗外的大雨傾灑在窗上,狂風把窗紙吹得亂響,耳旁盡是風雨聲。

狄明、淩斷屙二人正要扶著他躺下來,勸他再歇歇,他卻突然擺了擺手,說現在,他要開始分析案情了。二人連忙勸他休息吧,身體有病,還勞神動腦,豈不是要累死?

“我有一種預感,”狄仁傑說道,“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所以,現在就必須把我們已經了解的情況,進行一個分析。”

狄明、淩斷屙二人對視一眼。

“先生,你為何說,我們時間已經不多了?”

“因為我們已經來到了魏州,”狄仁傑看著他,“我們已經接近真相了。”

“真相?”狄明難以置信,“老爺,你病糊塗了吧,我們現在什麽都不懂,怎麽會已經接近真相了呢?”

“你說對了,”狄仁傑笑著說,“我正是因為剛剛大病了一場,所以才變得糊塗了。”

狄明、淩斷屙二人聽了這話,愈發覺得他已經病糊塗了,不由得又互相對視了一眼。

“我雖然因為生病而糊塗了,”狄仁傑看出了他們二人的疑惑,“然而人生在世,有時候也難得糊塗。也就是說啊,糊塗糊塗,也不一定就是壞事。”

“先生,”淩斷屙好像突然明白了些什麽,“你是說,我們這回這個案子……”

狄仁傑看著他。

“也許……”淩斷屙也不敢確定地看著他似笑非笑的臉,“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覆雜?”

“這就是真相。”狄仁傑笑著點點頭。

“就像我們前不久關於那個羊皮卷地圖的推斷那樣,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是的。”狄仁傑笑著說,“我們也許太聰明了,或者說,太自以為聰明了。所以,覆雜的事物,我們常常能夠看得清,而簡單的事物,反倒被我們強行覆雜化了,以至於簡單的事物,經過我們的思維,變得比覆雜的事物更為覆雜。”

“先生的意思,是我們在這個案子上,不止是地圖上而已,連同整個案件,都強行使其覆雜化了,以至於簡單的真相被隱藏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我們思維的誤區?是這個意思嗎?”

“就是這個意思。”

淩斷屙恍然。

“哦,小的好像也聽明白了!”狄明道,“意思就是,只要像你們這樣的聰明人,一開始就能夠像我這樣的傻子一樣思考問題,那就不用繞一大圈了。因為我這種比較傻的人,看問題都很直觀,所以簡單的事物直接就被我拿來看清了,反而是覆雜的事情想不懂。可你們卻相反,因為太懂覆雜的事了,所以簡單的事情反倒沒法直接去觀察它,於是就不知道該怎麽辦。可現在你們直接去看簡單的事情本來就是的那樣,你們不用多想這事情有多覆雜,結果你們反而直接就看懂了。小的說得是不是這個道理?”

狄仁傑、淩斷屙驚奇地望向他,“你能理解到這種程度,怎麽會傻呢?!你原來這麽聰明!”

“小的跟老爺久了,也略懂得一點你們的想法了。”狄明訕笑撓頭。

“狄明說得就是這個意思了。”狄仁傑道,把他剛才說的比較“傻”的話又“聰明”地再講一遍,“當一個人的思維直觀地接受世間單純呈現出來的事物時,他對於直觀的呈現中直觀和內涵契合度越高的事物就感受得愈加清晰,因為他的直觀跟這個簡單事物的內涵直接相契合,以至於直觀地去感受進而思維本身就是去接近完全地觸摸事物的內涵。

“可當一個事物的本質存在著覆雜的因素的時候,由於其直觀和內涵不存在高度的契合,於是直觀地去觀察和思維只能看到事物直觀的一面,而深入不了其內涵、也就是超越直觀的內在覆雜性的一面,故而直觀跟內涵的思維一分為二,只有從直觀和內涵這兩方面一起考察,才能再度二合為一,看到覆雜事物的全體。

“然而一個人思維一旦習慣於將事物的直觀和內涵強行分開,也就是主觀地去覆雜化事物,那麽當事物確實存在著覆雜的因素時,這種思維可以輕易地略過直觀表象、甚至是跳出表面上可能存在的假象,進而直接地去探索和考察其覆雜的內涵。然而事物若是直觀與內涵相對契合、趨於簡單的時候,這種跳轉的思維方式就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甚至是直接地就去忽略了事物的表象,並且自以為理智地認定表象和背後的內涵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故而不可采信,而因此略過了考察簡單事物最便捷的思維方式。

“這時如果要跳出這種思維的強行將事物覆雜化看待的誤區,就得經歷一個從主觀到客觀看待事物的轉變過程,也就是說,不用自己的跳轉思維強行地去、不以客觀事實為準則的、進行覆雜化過程,而是將不由自主地跳轉思維再次跳轉回直觀思維的原始狀態當中,進行以直觀而簡單的分析來看待當下客觀事實中的簡單事物。

“這種跳轉就是狄明所謂的覆雜性跳轉思維在明白客觀上簡單的事物這個事情以後,主動地進行一種思維的回歸,而我和斷屙二人,正是在極端趨於覆雜性思維的極致以後,自我反思到了一種思維的誤區所造成的蒙蔽真相露出本來面目的障礙,故而此刻明白了事物簡單性的可能性以後,選擇返回直觀思維的狀態當中,看看是否有可能直觀地去考察我們自以為覆雜的簡單事物。狄明,你適才所言,是這個意思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